文章来源:由「百度新聞」平台非商業用途取用"http://news.wugu.com.cn/article/800199.html"
一、國外市場發展概況當今氣候變化受到全球關注,保護森林成為人類共識,而全球可采森林資源日益減少,社會經濟發展對木材及其制品需求不斷增加,充分利用人工速生商品林、森林培育和采伐剩余物及生產建設、更新改造過程中廢棄的木質纖維等資源發展人造板,以替代傳統木材產品,主要形成從林木種苗種植到木材加工的一體化模式,對保護天然林資源、改善生態環境,同時滿足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對林產品的需求,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和長期持續發展的能力。苗木產業是世界上最具活力的新興產業之一,被稱為朝陽產業和新的經濟增長點。它是集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于一體的綠色產業,其發達程度是國家與地區經濟發展水平和社會文明程度的重要標志之一,同時也是一系列復雜、綜合的生物系統工程。目前,全球木業加工貿易主要集中在亞太,北美和歐洲。從進出口貿易額看,美國,加拿大,中國,俄羅斯,德國,日本及北歐等國和地區是世界主要木業加工產業基地,其中,美國是全球第一大木業加工產品生產國。從產品結構看,高附加值木制品市場主要分布在歐美發達國家地區,大多數發展中國家則以原材料貿易和初加工市場為主,其中發達國家約占70%的份額,發展中國家約占30%。從國家來看,美國排名第一,約占全球份額的20%;其次是中國,約占15%;其余主要由意大利,德國,日本,加拿大和英國等共占30%。同時,俄羅斯,馬來西亞,中國臺灣等新秀在世界高端市場上也不斷出現。二、國內市場發展概況我國苗木生產具有悠久的歷史,多年來一直沿用傳統的露天栽培方式,大多品種單一,規模小,生產技術落后,苗木質量不穩定,苗木成活率低,產品供應季節短,生產周期長,生產率低,占用大量的優質土地。目前林業苗木生產水平遠遠跟不上發展需要,迫切需要找出一條產量高、質量穩、生產周期短,可實現長期供應,產業化水平高及能出口創匯的現代化林業苗木生產新途徑,為林業產業化發展與國外苗木市場接軌打下良好基礎。1、林業生產步伐加快,促進林業苗圃迅速膨脹林業苗圃是綠化荒山的物質基礎,種苗生產是荒山造林的首要工作。目前苗木產業發展很快,首先得益于國家各級政府重視林業。國家要求森林覆蓋率的逐年遞增,鼓勵退耕還林和宜林荒山荒地造林,特別是有林業六大重點工程啟動以來,許多地區造林任務成倍增加,進而苗木需求量大增,種苗價格看好,苗木生產、經營者收益提高,于是調動了苗農育苗的積極性。2、苗木新品種層出不窮,優良品種推廣日趨加快隨著國家投入林業建設的資金增多,特別是對城鄉生態環境建設的重視,促進了綠化苗木的發展,據資料顯示,巨大的苗木需求市場,激發了林業苗圃的發展。同時吸引了民間資本大規模注入。如國內不少大型企業及有識之士開始投資“綠色銀行”的苗圃生產,許多地區把苗木作為農業生產產業化調整的主要方向,苗木已成為了巨大潛力的朝陽產業。投入力度的加大,使栽培管理技術不斷提高,促進了苗木產量的增加,生產效率的提高使林業苗木生產更具時效性、誘惑性。3、非公有制苗圃發展之快,成為林業苗木產業的主力幾十年來,國有苗圃地直獨領風騷,在林業苗木行業唱主角,但近幾年,非公有制苗圃發展迅速,除了農戶轉向苗木生產經營的增多之外,其它行業,非農業人士加入種苗行列,從事種苗生產的已不計其數。4、經營樹種、品種越來越多,多功能苗圃誕生近年來多渠道引進樹種,科研部門育種、推廣,還有鄉土稀有樹種廣泛應用,使種苗生產者經營的樹種、品種越來越多。隨著品種的豐富,林業苗圃和園林苗圃已很難分清,栽培樹種、品種的增多。給廣大育苗經營者帶來更多選擇和調劑苗木的機會,跨地區、跨省之間的種苗采購、調劑日趨增多。5、發展的區域不平衡,發展水平和規模有較大的差異我國苗木種植業的發展存在區域不平衡,不同省份之間由于起步時間不同產業化發展水平、規模有較大差異,目前,我國形成了苗木種植業的四大主要產銷中心,分別為:一是以浙江、江蘇為主要生產區域,其主要市場為長江三角洲地區;二是以河南、山東為主要生產區域,其主要市場為北京、天津地區;三是以廣東、福建為主要生產區域,其主要市場為珠江三角洲地區;四是以四川、重慶、云南為主要生產區域,其主要市場為西南地區。6、木材資源供需矛盾突出,行業發展潛力大我國是世界上森林資源最短缺的國家之一,森林覆蓋率低,人均占有量少。然而國內林產品總需求快速增長,國內供給增幅遠小于進口增幅,國內需求增速遠大于進口增速。我們每年消耗木材2.6億立方米,進口1.1億立方米。預計2020年全國木材供應缺口1.53-1.73億立方米。這些缺口都要依賴進口解決,導致我們木材對外依存程度高達40%。木材供需矛盾嚴重突出。目前,我國原木進口占世界出口市場的比重約25%。因此,國內林業市場發展潛力巨大。我國木材加工產業在國家相關優惠政策鼓勵下,經歷了從引進、消化吸收,到顛覆傳統工藝、不斷創新發展的過程。膠合板一直占據我國三大板材之首,產量遠遠大于其他板材。我國人造板產量因消費需求的拉動年年上升,尤其以膠合板為首。但無論是產品結構還是產區分布,都反映了我國目前的人造板產業與全球發展情況存在一定差異。世界刨花板、膠合板、中密度纖維板三大板比例為35:38:27,產量較為均衡,而中國這三大板材比例為14:55:31。膠合板應用廣泛,需求和產量一直穩定,而刨花板的應用前景發展較慢,產量大有提空間升。華東、中南地區是我國人造板主要產區,西南等產量一直較低,主要靠外調解決需求。三、市場前景預測1、市場缺口分析隨著國家經濟高速發展,城市和新農村環境建設提高到前所未有的重要地位,園林苗木需求旺盛,許多省市將園林綠化苗木產業作為農村產業結構調整的重要方向,園林綠化苗木面積不斷增加產值持續上升。特別是中華人民共和國住房和城鄉建設部要求全國各省市縣創建生態園林城市與生態園林縣,以及十八大報告要求建設美好鄉村與美麗中國夢,這為苗木種植行業的進一步發展起到很大的推動作用。在市政綠化工程,庭院景觀,企事業單位,旅游及休閑度假產業等方面都對苗木有著相當大的需求量。目前國內人造板人均年占有量僅為0.014m3,相當于世界人均消費量的58%(世界人均消費量為0.024m3)。無論是從我國的資源供需要求,還是從消費市場的需求等方面的預測分析,我國的人造板工業仍具有巨大的發展空間。從行業布局方面,自20世紀90年代以來,人造板行業在中國獲得蓬勃發展,但多分布于河南、湖北、山東等地。中西部產量仍然偏低,加上西部大開發建設,缺口進一步擴大。2、發展前景分析(1)行業發展趨勢1生產企業或向資源豐富地帶遷徙目前制約我國人造板行業發展最大的問題仍在于原材資源的不足。隨著我國人造板行業持續高速發展,原材資源緊缺的問題將會更加嚴重。近年來,各種人造板企業都在不同程度上受原材供應問題而被迫減產。原材爭奪戰不斷升級,將會使人造板將向兩個方向發展,一個是人造板企業的遷徙,逐漸向資源豐富的地區過渡,形成集群化的發展趨勢;另外一個方向則是利用其它原材來生產人造板的進展將會加快。2板式家具對人造板發展提出更高要求板式家具的生產是一種批量化的大生產,能夠較快的適應家具的更新速度,較好地滿足市場的多元需求,其發展的總體趨勢是:生產設備越來越先進、自動化和數控程度越來越高;產品工藝流程要求更清晰、更快捷、更完善;生產工序實施條碼管理,全過程高度協調統一。同時,板式家具生產企業對上游人造板生產企業也有產品符合低碳環保,質量穩定,價格合理,物流便捷,服務到位,能定制規格,有特殊性能,并具有相關認證等更高要求。3人造板將不斷滿足家具發展的需求為了滿足家具行業快速發展的需要,人造板企業將借助新國標的推力,提高產品環保性能;加大技改投入,裝備升級換代,降低生產成本,穩定產品質量;加快新產品開發步伐,研發市場亟需產品;堅持訂單生產,提供定制規格產品;建立原材料基地,確保原材料供應質量;強化倉儲、物流系統信息化管理;加強銷售渠道建設,提高銷售服務質量。其中:膠合板-中小企業倒閉增多,行業整合速度加快,企業結構幅度調整,產業鏈向兩端延長,下游產品多元發展,建筑模板依然是主打產品,集裝箱底板市場萎縮,多層地板基材生產量增加,出口量止跌回升。3海外市場需求回升我國人造板加工成家具、地板和門窗出口國主要是北美和歐洲的發達國家,其中50%左右出口到美國。美國每年進口木家具100多億美元,有一半產品來自中國。由于我國生產的家具價廉物美,隨著全球經濟的好轉,今后10年我國家具出口量增長率仍將維持在20%左右。此外,隨著經濟發展和人口的增加,2020年后全球人造板消耗量將達到5.21億m3,亞太地區增幅最大。可以預計,我國依然是全球人造板生產、消費與出口的主力軍。四、分析結論隨著我國城鎮化建設推進和農村居民收入水平不斷提高,以及亞太和歐美市場經濟的復蘇,我國的人造板市場將迎來新一輪的春天。未來,在裝飾、家具、包裝、造船、汽車等各個行業對人造板的需求將迎來新的增長高峰。但原材料的短缺限制了企業的快速發展,因此發展種苗種植到木業加工一體化能使企業有著足夠的原材料保證,從而保障企業的發展。
關鍵字標籤:硬質PVC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