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来源:http://news.takungpao.com/paper/q/2014/0428/2443927.html
在北京生活多年,卻從沒去過萬安公墓,不久前在朋友的提議下,終于得以一見這座北京歷史上最早的現代公墓。因為臨近清明,已經有不少人前來掃墓。 北京墓園眾多,其中最著名的有兩個,一個是坐落于八寶山的革命公墓。另一個便是位于香山腳下的萬安公墓。 自古香山輕靈秀麗,是墓葬上風上水的地方。萬安公墓地處北京香山南路萬安里中段,屬香山?佛寺風景區,遠遠望去,并不太起眼。然而這個佔地一百三十多畝的公墓已在此靜靜走過八十多個春秋。它始建于一九三○年,是北京歷史上最早的現代公墓,因地處萬安山之陽,遂定名萬安公墓。 萬安公墓的創辦人為蔣彬侯和王榮光。一九一八年即民國七年,曾任北洋政府交通部司長的蔣彬侯在這里購置了一片土地,預備開辦學校。但蔣迷信風水之說,買下此地后認為此處風水甚好,加上政府正在籌劃建立公墓,遂與時任琤芡猬y廠經理的王榮光合計,將此地闢為公墓。一九二九年兩人聯合,王榮光出錢,蔣彬侯出地,開始籌辦公墓,一九三○年萬安公墓正式成立。 整座公墓以中國古典風格為主,在墓園中隨處可見古典的雕龍、雕花等中國傳統的墓碑樣式,也有西式墓碑以及方、尖等各種造型的墓碑。公墓全圖形似一隻昂頭之龜,代表了萬世平安。墓地面積很大,道路軸線是標準的正南正北,墓園也主要沿正南正北布置。墓園內一條貫通的主路,分別串起以金、木、水、火、土命名的五大區域,每個區域中又分為不同的組,每組中密密麻麻地分布?大大小小的墓地。 北京的地域文化十分豐富,歷史名人墓更是獨具特色的景觀之一。作為萬安公墓的地標性建筑,李大釗烈士陵園最為出名。陵園位于萬安公墓中部,坐西朝東,佔地二千二百平方米,為一傳統庭院式建筑。二米高的李大釗漢白玉雕像,立在李大釗烈士及夫人趙紉蘭墓前。一九二七年,中共創始人之一李大釗犧牲在奉系軍閥屠刀下,一九三三年,由中共地下組織將其安葬在萬安公墓內。一九八三年李大釗烈士陵園在萬安公墓主體建筑的基礎上改建完成。如今李大釗烈士陵園為北京市文物保護單位。 如果不說,一般人很難注意到民國執政段祺瑞也埋在萬安公墓。這位民國時期叱?風云人物的墓碑,在園區一個不起眼的角落,上題有“段公芝泉之墓”。一九六四年,由章士釗出面,協同段祺瑞的親屬等人,安葬了段祺瑞和他妻子的靈柩,墓碑為章士釗手書。 萬安公墓稱得上是北京埋葬名人最多的公墓之一。據說,有人曾經做過關于墓地、陵園的名人記錄,在北京香山腳下長眠?五十馀位在中國近現代歷史上有?十分重要影響的人物,其中葬于萬安公墓內的就有近四十位,他們中既包括革命烈士,也有社會活動家、昔日軍政要人、科學家、文學家、藝術家等。
關鍵字標籤:北海福座塔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