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80%跑友有受傷風險 他想用鞋墊助跑友糾正跑姿-文丨小飯桌新媒體實習記者龔荃宇--編輯丨何斌-提要1、80%跑者的跑姿有問題2、當用戶穿上這款鞋墊跑步時 鞋墊能通過足底的薄膜壓力傳感器獲取自身的著地方式、觸地時間、壓力和足內旋等信息 用戶可以在APP上了解到自己跑步姿勢存在的問題 從而進行糾正。跑步的人越來越多 由此受傷的人也越來越多 基本上由不正確的跑姿、激進的跑量和強度所造成的。堅持跑步多年的梁健對此早有察覺。2005年 梁健還在國外工作 他發現許多外國人特別熱愛跑步 而且每天都精神抖擻 相比之下自己經常昏昏沉沉沒精神。在當地一名法國人的帶領下 跑步后來也成為了他生活的一部分。2008年 回國后在聯想工作的梁健組建了樂瘋跑團 取得了多個跑步教練認證 而跑團到目前已有1萬多名成員。在越來越多的跑步活動中。 梁健發現身邊有許多跑友都出現了跑步受傷、心臟受損等現象。經過與許多專家的交流 以及跑步教學的實踐 梁健發現這些受傷現象中80%都是因為跑步姿勢不正確和跑步強度的不合理引起的。跑動科技聯合創始人梁健2015年 梁健與他的合伙人基于這個痛點選擇創業 成立跑動科技。公司的第一個產品是podoon壓感智能鞋墊。當用戶換上這款鞋墊跑步時 鞋墊能通過壓力傳感器獲取用戶的觸地方式、觸地時間、著地方式、步頻和足內旋等信息 當這些信息上傳到APP后 用戶可以了解到自己跑步姿勢存在的問題 從而進行糾正、提高跑步技術。截至今年7月 跑動科技已累計獲得兩家機構千萬元天使輪融資。80%跑友的跑姿存在風險由于缺乏專業指導 現在的跑步愛好者大多存在過度跨步、足內旋不當、節奏不當等問題 繼而可能導致跟腱炎、足底筋膜炎等傷病。梁健向小飯桌舉了個例子 在跑步愛好者群體中 腳后跟先著地跑步的人占了80%以上 腳后跟先落地跑步雖然不是什麼壞處 但如果腳后跟著地而你重心沒跟過來 保持落地點在身體質心的下方 就很容易形成過度跨步 加上數倍的體重沖擊力。 就可能導致膝蓋和腳踝受傷。“這個傷其實是日積月累的 當時可能看不著 跑得越多問題就越嚴重 某個時間點就會爆發出來。”以往 跑步入門者試圖避免受傷的辦法主要是使用合適的跑鞋以及尋求專業指導 但前者不能從根源上矯正跑姿 后者則過于繁瑣、成本較高 效果也難以保證。正是這樣 現在大部分跑步愛好者的跑步姿勢或多或少都存在問題。基于這個痛點 梁健的團隊設計了podoon壓力感應智能鞋墊。當用戶使用這款鞋墊后 用戶能實時獲取自己每次跑步、訓練的步頻、足內旋、著地方式等關鍵信息反饋 系統會自動對照標準跑姿進行分析 進而指出用戶跑步時存在的問題。對于一款以預防受傷為目標的產品 發現問題是第一步 梁健還試圖幫助用戶改正問題。為此 他請到多位專業教練和馬拉松冠軍拍攝教學示范視頻 用戶可以對照自檢和訓練。這幾年 許多公司還推出智能跑鞋 但梁健表示 這與采用podoon智能鞋墊的跑鞋存在本質差異。智能跑鞋一般通過內置芯片來記錄用戶的跑動距離、時間和步頻 只是基本單個點的單向計步統計工具 而podoon智能鞋墊是采用全腳掌的壓力傳感器感知跑姿 記錄數據和提供反饋 更像是雙向的數據分析產品或跑步教學指導系統。梁健還告訴小飯桌拇指外翻 開刀 這款智能鞋墊壽命預計長達1年半到3年拇指外翻 開刀 期間無需充電。數據比肉眼和經驗更可靠除了C端用戶 跑動科技接下來還將布局B端 構建針對千萬跑友的監測、預防、康復和訓練體系 “這是跑動科技未來的發展重心。”梁健介紹說 跑動科技基于智能鞋墊建立了一個提供訓練追蹤和評估系統 可供教練、培訓機構、訓練營輔助跑步教學使用。對于教練而言 用數據判斷跑姿比肉眼和經驗要更可靠 這更有利于向學員提供針對性的教學。同時 梁健還計劃與跑鞋門店進行合作。許多跑步愛好者對自己的腳型、足內旋都不了解 以至于很多人都買錯跑鞋。 受傷的風險更高。如果這些門店采用跑動科技基于鞋墊的跑鞋推薦系統 店員可以根據鞋墊采集的足底數據進行步態分析 從而根據內旋類型為顧客推薦最適合的跑鞋 以降低運動損傷。年初 跑動科技還與悅跑圈APP、Garmin等公司建立了合作 將podoon智能鞋墊的數據接入悅跑圈APP和Garmin后臺 用戶可以在它們的APP和手表中實時查看智能鞋墊收集的數據。目前拇指外翻 按摩 podoon智能鞋墊在各個渠道的銷售量已經破萬。團隊方面 跑動科技將近30余人 分布于廈門和北京兩地 多名合伙人和核心骨干來自聯想。總的來說跑步運動越來越熱 尤其盛行于消費能力強的中產階級人群 跑動科技從糾正跑姿、預防傷病的角度做出這款智能鞋墊 一方面用戶可以自主使用和學習 另一方面教練也可以用于輔助教學 其應用場景較為廣泛。返回搜狐 查看更多責任編輯:聲明:本文由入駐搜狐號的作者撰寫 除搜狐官方賬號外 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 不代表搜狐立場。閱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