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常乾坤;來源:醫脈通本文為作者授權醫脈通發布 未經授權 請勿轉載。圖片來自@一個有點理想的記者據@一個有點理想的記者爆料 8月31日 浙江一家醫院公布了一項通報:該院的肺一科主任醫師因參與微商活動 私自向患者及家屬推銷保健品 經談話勸導后依舊不收手 導致被患者投訴到市衛計委信訪室。 經核查后情況屬實。醫院按照相關規定 給予該醫生:全院通報批評 扣罰一個月的績效獎金 同時責令其在告知處理決定后一周內上交書面檢討。面對這樣的奇葩事件 引起不少網友的熱議 也值得我們深思。杜絕用診療優勢榨取患者之利是基本職業道德底線著名主持人白巖松曾說過:世界上只有兩種職業后面是加“德”字的 一種是師德 一種是醫德。而作為一名醫生應當認識到醫患之間的關系 認識到雙方的診療地位的特殊性shop.fun-s.com.tw/custom/201505A200000012/ 因為這決定了醫生占有診療與知識的高地。而向患者推銷保健品 可能會產生以下爭議與矛盾:一是作為疾病治療的主導一方 在這種信息不對稱的環境下 患者面對醫生的推銷有種無形的壓力 如果不買就會擔憂醫生的診療效果 而且在“面子上”似乎也不忍拒絕。作為醫生 即使收入不如人意 但違背職業底線 從中為自己謀利顯然是不可取的。二是醫生推銷保健品 就會給部分患者、甚至醫藥代表帶來送紅包、回扣的便利 這顯然具有瓜田李下之嫌。每位同仁都應有這種“防腐拒變”的敏感性 決不能靠著職業的優勢 以為不過是“小事一件”而放松警惕 最后造成“吃人家的嘴短 拿人家的手短”的被動局面。三是參與微商活動 缺少了相關部門的監管shop.fun-s.com.tw/custom/201505A200000012 醫生推銷的保健品質量難以保證 同時也會加重患者求醫問藥的成本與負擔。不久前 “神醫”劉洪斌用9個身份推銷保健品的報道還縈繞在耳邊 在當下保健品“肆虐”的今天 有醫生的參與將更加助長這種不良社會現象!推銷保健品事件背后凸顯醫療行業的收入亟待改觀一名主任醫師參與微商活動 向患者推銷保健品 必定有利可圖 雖是醫生的個例行為 但也從另一面顯示出了這個職業收入的尷尬。按照國際上相關標準 醫生的年薪應為公務員年收入的2倍到4倍 為社會平均工資的4倍到6倍 這樣才能體現出生命的價值及醫生的價值。在中國 醫生的平均工資是社會平均工資的1.19倍。毫無疑問 我們離這一水平還有相當的距離。在經濟快速發展、物價飛速增長的今天 面對著高強度、高壓力、高風險的職業特點 收入捉襟見肘 付出與收獲顯然不成正比。作為主任醫師 若是待遇足夠達標 若是生活足夠無憂 推銷保健品的這種行為也許會極大程度上避免。但面對殘酷的現實 容易讓好人變壞 容易讓原本的職業道德喪失!除此之外 我們也時常看到或聽到忙碌、勞累了一天的醫生 利用業余時間跑滴滴、送外賣來養家戶口的報道 這些新聞聽起來著實讓人心酸。當醫生不能安心看病。 當行業的薪酬不夠生計 就會造成惡性循環 受害也終將是患者。因此 在新醫改不斷被推進的今天 如何提高醫務人員收入 解除他們的后顧之憂 應當是改革的重點工作之一!截圖來自朋友圈作為一名醫生 即使不去承戴“白衣天使”這樣的高帽http://shop.fun-s.com.tw/custom/201505A200000012 但也不應當淪為毫無尊嚴的“騙子”。不管外界的環境如何惡劣 不管業內的風氣如何變化 堅守住最基本的職業道德底線 堅守住內心的信仰與追求 才是我們承擔這個行業之重的“脊梁”!原創文章 點擊獲取轉載授權。(本網站所有內容 凡注明來源為“醫脈通” 版權均歸醫脈通所有 未經授權 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不得轉載 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 授權轉載時須注明“來源:醫脈通”。本網注明來源為其他媒體的內容為轉載 轉載僅作觀點分享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如有侵犯版權 請及時聯系我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