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来源:由「百度新聞」平台非商業用途取用"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54351301900159267&wfr=spider&for=pc"
白白趣談歷史發布時間:12-3021:25優質原創作者隨著時代的發展,電子設備越來越多樣化和普及化,加上其他種種情況,隨之而來的就是當代人們很多人都近視了。相信很多人都有切身的感受,近視真的是一件很痛苦的事情,眼睛視物不清,需要依賴眼鏡,近視嚴重的人一旦沒了眼鏡總覺得自己像是“瞎了”,五米之外男女不分,十米之外人畜不分。▲眼鏡現代人的近視可以靠戴眼鏡解決一下,為了美觀和方便還出現了隱形眼鏡和美瞳等,再或者還可以到正規的醫院進行手術,還可以擺脫眼鏡,那么古人如果近視了該怎么辦呢?難道就模糊不清的將就著嗎?我們還是來看一看老祖宗的智慧吧。▲眼鏡最早的時候,古人通過針灸和吃藥的方法逐漸恢復視力。都知道中醫是我國流傳千年的文化瑰寶,在以前大地各項資源都沒有被開發到如今的程度的時候,想必也有著比現今多得多的中草藥,加上以前醫師高超的技術,利用針灸和藥物可以逐漸恢復人的視力(現如今這樣的辦法也不知道還能不能用了)。▲針灸除此之外,雖沒有眼鏡,人們卻可以通過放大鏡來解決一些問題。查些資料我們就能看到,很多人說最早的放大鏡是列文虎克或羅斯泰斯特發明的,但是其實不是。人類很早的時候就發現了一些透明寶石可以使物體影像放大,慢慢的琢磨出了用透明水晶打磨而成的透鏡(放到現在可是真貴重)。在十三世紀時羅斯泰斯特的確提出了放大裝置的使用,但是真正的把放大鏡設計制造出來卻是羅斯泰斯特的學生培根。▲放大鏡我們這里說古人用的“放大鏡”指的其實就是以前的寶石類物品的影像放大作用,而不是后來真正發明出來的放大鏡,據說在我國古代,最早出現“早期放大鏡”的時候是秦朝(準確的說是先秦時期),看書的效果和透過水滴看書差不多。直到宋朝,有人用名貴的玉石紫晶制造了透鏡,不過這種名貴的產品自然不是人人都用得起的,當然,它已經接近后來真正被制造出來的放大鏡了。▲金圈嵌水晶放大鏡到明清時期,西方已經有了眼鏡,不過傳入中國之后被我們稱之為“西洋鏡”,西洋鏡外觀就顯得厚重笨拙,但是物以稀為貴,這西洋鏡的價格也不是一般人負擔得起的,不過當時的士大夫階層已經很多人都用上了西洋鏡。也是在那段時期,可能是受到西洋鏡的啟發,中國的眼鏡制造業飛速發展。▲西洋鏡明末清初的時候,有個叫孫云球的工匠就制造出了水晶鏡片打磨制成的眼鏡,這是一個創造性的開發,把西洋鏡的火熱勢頭也給壓了下去,孫云球后來被稱為中國光學儀器制造業的奠基人。據記載,雍正皇帝本人所擁有的眼鏡就有三十五種,其中也包括近視鏡(可能是因為雍正皇帝當上皇帝的時候已經四十五歲了吧,年紀偏大,視力肯定不夠好,加上國事繁忙,近視可能越來越嚴重)。相關搜索眼睛散光怎么恢復假性近視近視的危害遠視視力5.0是多少度眼鏡圖片
關鍵字標籤:http://www.lasercenter.com.tw/must_see.php
|